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全球宗教> 花蓮肢體傷殘福利協進會 體驗佛館之美

全球宗教

字級

花蓮肢體傷殘福利協進會 體驗佛館之美

【人間社記者林汝娟 大樹報導】 2013-07-15
  花蓮肢體傷殘福利協進會理事長何美燕,率協會成員及親屬共54人,7月15日參訪佛館。
  每年協會固定舉行一次三天兩夜的親子之旅,讓身心障礙者有機會走出家裡,外出踏青,認識台灣新景點,體驗不同的生活樂趣,增進家人之間的情誼。
  理事長何美燕表示,身心障礙者平時行動不方便,外出踏青的機會相對較少,透過協會舉辦活動,鼓勵大家參與,一起體驗旅遊的樂趣,就更能融入社會,接近人群。
  何美燕說,原本要規劃去小琉球,但因颱風來襲而改變行程。佛陀紀念館是目前台灣最受歡迎的宗教文化景點,除了佛館的無障礙空間設施完善,透過佛光小姐專業導覽,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佛教的文化及歷史,親身體驗佛館之美。
  從禮敬大廳一路到本館,隊伍中有一位高齡83歲的老菩薩汪棗,依然健步如飛地跟著成員,聆聽佛光小姐的導覽,並欣賞佛館四周的風景。老菩薩歡喜地說,「出來就是要走走路,對身體很好,更分享去年兒子帶她去印度朝聖,她也是自己慢慢走路、爬山去禮佛,今年還要再去一次。」讓佛光小姐不禁也向老菩薩比出大拇指讚嘆「阿嬤好厲害!」
  
  
  早年還能騎腳踏車外出的汪棗,都會去花蓮佛光山的分別院禮佛、修持,現在因年紀大、行動不方便,只能就近到寺廟參拜、禮佛。
  第一次帶這群「特殊身分」的團體遊玩,讓導遊鍾秉睿感觸特別深,他說,身障者有行動的限制,讓平時不會去注意的小細節,都要再三去確認,像景點、休息站的廁所、餐廳的用餐環境是否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,都須納入行程規畫的考量。
  看見許多身障者,不只有一個人、夫妻兩人,或者只有國小以下的孩子做伴參加外,讓鍾秉睿有感而發地說,或許年紀大一點的小孩,知道帶自己有身體上有缺陷的父母外出不方便,自卑感作祟外,父母親都只能無奈被關在家。也因為從小教育觀念的養成,讓很多先天就有疾病的身障者,抱持自己就是弱勢的一方,走到哪裡都應該要有「特殊待遇」。
  鍾秉睿舉例表示,來到佛館時,就有人說:「為什麼我們不坐園區內的接駁車遊覽?」在大家的鼓勵下,才歡喜地接受,親身走訪體會佛光普照、綠地盎然的佛館。



12345678910第1 / 253頁
追蹤我們